
為何輔導員希望使用網絡輔導(下)
增加客源
不論是公營還是私營輔導服務,客源是非常重要。網絡輔導能接觸到不少平日服務,難以接觸的群體。
例如:啊華25歲,是一名隱閉青年,自中四輟學後,曾做三份工作,但最後一份工作時,他與同事關係不睦,飽受職場欺凌,隨後足不出戶,變成「隱閉青年」。終日只在家中打機,父母與他多次因此而爭執,最後雙方關係惡化,到了互不理睬的地步。其實,生活中的無所事事,父母的指責,與朋友間的比較等,都令啊華承受很大壓力。
一天,他在瀏覽社交媒體時,看到有機構提供網絡輔導,他本沒有動機參與,但當他看到可以在視訊輔導中關閉鏡頭,並可以匿名與輔導員溝通時。加上可在家中接受服務,經一番考慮後,他決定嘗試心理治療,讓自己的情緒得以改善。從上述的例子中,看到啊華這類「隱閉青年」,本不是輔導服務的潛在顧客,然而,網絡輔導的匿名和方便性吸引到他初次嘗試網絡輔導,成為潛在客戶。

成本更低
網絡輔導並不需支付實體輔導室的費用,現時在香港地租昂貴,一間交通便利、專業整潔的輔導室一小時費用平均約是150-200港元。如果使用合約年租,以輔導室至少一百尺的地方計算,每月更至少要5000至6000港元。因為地租高成本昂,令不少私人執業的臨床心理學家,催眠治療師或輔導員,都需要提高收費以維持生意。
實體輔導 | 網絡輔導 | |
成本 | (每月) 租用地方10000元 宣傳費用1000元 =11000元 | (每月) 如進行網絡輔導,則需加強網絡宣傳開支: 每月 0元地租 宣傳費用3000元 =3000元 |
定價 | (假設每月共有20次輔導節數) 每次輔導成本: 11000元成本÷20次輔導 =550元 定價:至少每次輔導需收費800-1000元以上。 | (假設每月共有20次輔導節數) 每次輔導成本: 3000元成本÷20次輔導=150元 定價:至少每次輔導需收費500-600元 |
成本減少亦令輔導業務有更大的操作空間,例如可以:
- 減價/節目優惠
- 第一次輔導半價
- 每三次輔導第四次半價
- 花費更多的金錢進修,加強輔導員的履歷和學識
成效顯著
不少人認為網絡輔導成效甚微,認為只有面對面的輔導才能有治療成效。然而,2020年2月國際醫學期刊<<剌針>>(The LANCET)發表的研究顯示,研究同時運用認知行為治療在實體輔導和網絡輔導,對比8千多名情緒困擾患者的數據,研究對象包括抑鬱症、焦慮症、恐慌症的患者。
顯示網絡運用認知行為療法治療患者,成效等於、甚至大於實體運動認知行為療法治療患者。在1997年,阿姆斯特丹大學初次將認知行為療法課程放在網頁上,並邀請有創傷後遺症的學生參與課程,研究顯示8成的學生的情緒有所改善。其實只要運用得宜,網絡輔導一樣可以帶來和實體輔導的優良成效。
後續及多元化的介入
實體輔導中,最主要介入是輔導員在與受輔導者會面的過程中,運用獨特心理治療處理受輔者的問題,而當受輔者離開輔導室後,後續的介入便大大減少。相反,網絡輔導的後續介入很強,例如,小強正接受網絡輔導中的訊視輔導,在輔導後的每天都會收到網絡輔導員用Whatsapp傳送來的人生金句、關於情緒的文章。
網絡輔導員每天會傳送他一條靜觀錄音等,讓他照著可以進行放鬆練習。而在兩次視訊輔導的中間,當小強感到過多的負面情緒時,他會使用電郵與輔導員傾訴。在視訊輔導、電郵傾訴和每日的放鬆練習的支援下,小強的壓力漸漸減少。由此例子可見網絡輔導介入的後續性和延伸性。